别名:-
更新时间:2015-10-09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秉承“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01)、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六个资源中心之一。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秉承“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01)、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六个资源中心之一——医学数字资源中心和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服务创新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包括校本部和顺德两个馆区,总建筑面积44,661平方米;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38人,下设流通阅览部、文献采编部、信息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综合业务部和医学情报学教研室;馆领导2人,其中馆长兼党支部书记1人,副馆长1人。
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 对文献资源建设类型进行了适时调整,逐年加大对电子资源的收藏力度,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几年的建设,图书馆各类型电子文献逐渐成为学术信息资源的主要形式,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截止到2007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馆藏图书文献总量152.4万册(纸质文献92.4万册,电子图书60万),生均文献总量达到100.06册。 馆藏纸质文献92.4万册,其中中文纸质图书 81.5 万册,外文纸质图书 10.9万册。另外,有中外文纸质期刊2000种,报纸70种。中外文数据库共21种,其中包含全文电子期刊1.2万种。现有电子图书超星和书生共计60万册,年均登录59.8万人次。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提供文献外借、阅览、复印、光盘检索、医学信息检索培训、电子邮件收发、科技查新咨询等服务,图书馆局域网和校园网相连,接入因特网。
该馆是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的委员馆,和国内170个单位、国外12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单位建立了书刊交换关系。
2007至2008年,随着校本部和顺德校区两座新馆先后建成启用,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撑条件。两个馆区拥有阅览座位4700个,研讨室40余间,读者用机180台,周开放时间达到98小时,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文献布局除传统的图书、报刊、电子等阅览区外,还设有iPad数字阅读体验区、经典阅读专区、亚基会赠书区、毕业生捐赠专区、南医文库、咖啡屋和休闲空间等设施。此外,校本部图书馆大楼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通过启用自助打印复印扫描、自助借还以及可与门禁实现无缝对接的阅览座位管理系统、研讨室管理系统和馆内信息发布系统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舒适空间和便捷服务,受到了读者的肯定和欢迎。2013年,读者入馆143万人次,借还57.6万册,网站访问量达281万次。
图书馆注重拓展新的服务方式,增加知识服务的内涵。通过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加强图书馆与各学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功能;通过开展网上新书推荐、预约续借和虚拟参考咨询等服务,满足全校师生用户的日常信息需求;通过“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建设,满足校内外科研人员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查新、代查代检、文献传递、论文重复率检测和论文润色等深层次情报需求;通过已开展20多年的国际书刊交换工作,满足台湾和日本出版期刊的馆藏建设需求;通过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CALIS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网、上海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建立文献服务联系,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文献保障力度。
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前身——第一军医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1年,随校几经搬迁。现包括本部、赤岗和顺德三个馆区,总建筑面积48,777平方米,生均3.86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2007年落成,建筑面积20,783平方米,赤岗校区图书馆1996年落成,建筑面积4,116平方米,顺德校区图书馆于2007年底落成,建筑面积23,878平方米。
优质服务是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一贯坚持的馆训和办馆理念。秉承以文检课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情报服务三位一体的办馆模式。注重与省内外图书馆和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和广东省8所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建立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关系,并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传递业务联系。该馆还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书刊交换关系,换回原版刊57种,尤其是台湾刊和日本刊已成为特色馆藏,这些都提高了该馆的文献保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