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地区:内蒙古
更新时间:2015-10-08
牙克石市人民政府
牙克石市人民政府
牙克石市位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连美丽富饶的嫩江流域,西接呼伦贝尔大草原,南与扎兰屯相连, 北与额尔古纳河接壤。南北长352公里,东西宽147公里,总面积27,590平方公里。1950年建立喜桂图旗,1983年10月撤旗设市,现市辖9个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少数民族24个。我国特大型国有企 业500强之一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工集团就驻在牙克石,其所属的6个林业局及呼伦贝尔市所辖的3个林业局、3个国营农场也坐落在我市市区和各镇,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林城”、“林 海明珠”之美称。
牙克石市位于内蒙古呼盟中部,市域沿大兴安岭主脉南北分布,东连嫩江流域,与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接壤,南与扎兰屯市相连,西邻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市境南北长52公 里,东西宽147公里,全市总面 积27`540平方公里,占呼伦贝尔市总面积 1.1l%。其中,林地面积18`544平方公,水域面积720公里,草场面积8568`642公顷,耕地面积80`234公顷。
牙克石市属大陆性亚寒带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凉短促,秋季降温急剧,冬季严寒漫长,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70天—95天。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378747人。其中,农业人口13824人,非农业人口364436人;市区人口145818人,乡镇人口247116人(包括东兴办事处)。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40658人。其中,蒙古族18311人,回族6060人, 鄂温克族406人,鄂伦春族97人,其它少数民族1578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91770人,女性186977人,性别比为102.6(以女性为100)。
全年迁入人口2814人,同比上升2.5%;迁出人口5529人,同比下降4.6%。出生人口1890人,同比上升2.4%;出生率为4.0‰,同比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80人,同比上升7.6%;死亡率为6.0‰,与上年持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2.0‰。
牙克石市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有天然林地17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8亿立方米,其中兴安落叶松占60%以上;耕地面积达210余万亩,土质肥厚,适宜大规模种植小麦、油菜、马铃薯、甜 菜等作物;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就达500余种,野生动物3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二级保护动物53种;市域内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全市各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已发现矿产 近30种,其中煤的探明储量大,且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农牧业发达,以大规模耕种为主的农场式经营模式机械化程度较高,是呼伦贝尔的粮食和油料丰产区,仅2004年粮食产量达11万吨、油料作物产量达2.5万吨, 远销全国各地;以牛、羊等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牧年度牲畜总头数达35万头匹只,奶业发达,年商品奶交售量达10万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森林工业基础雄厚,煤炭、水泥、电力、野生浆果酿造、油脂和木材精深加 工等工业,成为全市支柱产业;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科教、卫生等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教育、旅游、医疗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牙克石市是呼伦贝尔市12个旗市之一,辖9个镇、2个便民服务中心,7个街道办事处。
9个镇: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汉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绰源镇、伊图里河镇、塔尔气镇、乌奴尔镇;
2个便民服务中心:煤田便民服务中心、巴林便民服务中心;
7个街道办事处:东兴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红旗街道办事处、新工街道办事处、永兴街道办事处、建设街道办事处、暖泉街道办事处。
境内有:莫拐农场、牙克石八号农场、免渡河农场、凤凰山庄.凤凰山庄位于牙克石的东南部的沃野南沟,距市区8公里,距海拉尔80公里,位于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交汇处扎敦河畔。
牙克石市历史悠久。《盛就通志》称牙克石为扎敦昂阿, <中国历史地图集>标雅克萨。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雅鲁河、绰尔河流域已有人类活动。
先秦,属东胡地。西汉初,匈奴击败东胡,建奴隶制政权,为左贤辖地。东汉,在大兴安岭北部深山密林中游猎的鲜卑拓跋部南迁大泽(今呼伦湖),此地为鲜卑部落领地。隋,属辽西室韦部落领地。唐,归河北道室韦都督府管辖。辽,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归上京道东北路招讨辖,岭西地区由乌古敌烈统军司辖。金,岭东归蒲与路辖,岭西归东北路招讨司辖。元,实行领户分封制,岭西为合拙•哈萨尔封地,岭东为合赤温•额勒赤封地。元至元十五年(1288年),诸王封地纳入行省,岭西归岭北行省和林路辖,岭东归中书省泰宁路辖。明,岭西归努尔干都司斡难河卫海刺儿千户辖,岭东归卓尔河卫辖。清,岭西归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辖,岭东归布特哈总管衙门辖。雍正十年(1732年),索伦(鄂温克)等民族从大兴安岭以东布特哈地区迁至呼伦贝尔草原,建索伦左、右两翼八旗,左翼四旗驻牧在通俄罗斯道路边境一带,大兴安岭以西地区为辖地。同年,清政府加强边防统治,在齐齐哈尔至呼伦城设10台(境内设5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营运,在巴林至牙克石间建10个火车站。此后,人口渐增,聚成村落。
1912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辖,岭东归布西设治局辖。1920年,岭西归呼伦贝尔道尹公署辖,岭东归西布特哈总管公署辖。1929年,岭西归呼伦贝尔市政筹备处辖,岭东归雅鲁县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建满洲国。东北划19省,牙克石境内大兴安岭以西地区归兴安北分省辖,岭东归兴安东分省辖。1934年,岭西归兴安北省索伦旗辖,岭东归兴安东省布特哈旗辖。1936年,索伦旗设牙克石街。1945年10月,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牙克石街由索伦旗划出,建街公署,直属呼伦贝尔自治政府管辖。1946年8月,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牙克石街政府。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联合政府成立,岭西归呼伦贝尔盟政府,岭东归纳文慕仁盟政府。1949年4月,岭东归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布特哈旗,岭西归索伦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以牙克石街为基础,划出索伦旗所辖扎罗木得努图克、免渡河努图克,布特哈旗所辖博克图努图克,成立喜桂图旗人民政府,隶属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1953年4月,喜桂图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1954年4月,喜桂图旗隶属呼伦贝尔盟。
1955年,1月,喜桂图旗人民政府改称旗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员会与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合并,称喜桂图旗大兴安岭林区人民政府。1962年8月分设,复称喜桂图旗人民委员会。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图旗革命委员会,隶属呼伦贝尔盟革命委员会。
1969年8月,喜桂图旗随同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省。1979年7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1月,撤喜桂图旗革命委员会,建喜桂图旗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喜桂图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1984年1月1日,正式实行市建制。
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隶属呼伦贝尔市。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牙克石市山川秀丽、风光秀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纵横千里的大兴安岭山峦叠翠、奇峰挺拔,兴安杜鹃似锦似霞,别开奇景,凤凰山庄如诗如画,景色宜人,凤凰山滑雪场是国内少有的天然滑雪场,雪期长,雪质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滑雪爱好者。风光旖旎,神资仙态的巴林喇嘛山28座石峰似鬼斧神工劈就一般,形成大兴安岭独特的石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