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更新时间:2015-10-08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三水区政府|三水人民政府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政府,三水,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在境内汇流而得名。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县。经国务院批准,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年12月,三水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5个辖区之一。2003年1月8日,三水区挂牌成立。
佛山市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北部,东临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市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县,西南与肇庆市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2002年12月8日三水撤市(县级)设区,现辖2个街道(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5个镇(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其中:西南街道、乐平镇是特大镇;另设三水工业园区和三水新城建设管委会。全区总面积827.69平方公里;共有48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3万,其中户籍人口40万。三水区是“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试点和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2013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26位。
三水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生态禀赋,森林覆盖率15.4%,水域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不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2.1%,开发强度控制在20%左右。生态是三水最具特质的名片,也是未来最具优势的竞争力。近年来,三水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开放包容、产城互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目标,按照“一主三副三板块”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的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创新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4年,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0.75亿元,增长9.6%;工业总产值2,898.57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11亿元,增长14.8%;财政三级库总收入204.55亿元,增长36.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9.39亿元,增长23%;税收总收入105.88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8.81亿元,比年初增长10.5%,贷款余额381.6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2015年,三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阔步前行,拥抱千亿梦想”的发展目标,争取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8%。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2014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区委16项重大改革专题以及其他改革“自选动作”,以深化改革激发基层活力、市场活力、社会活力,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一是进一步深化简政强镇和事权下放,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土地、资金、环保容量等资源竞争性分配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营造镇街“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镇街发展活力。二是以“五项试点”为抓手,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三是推进镇街领导干部“直联制”,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共收集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43个,投入资金2,27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500万元,快速有效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面编制完成“1+3”权责清单,公布区级行政职权8709项,逐步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实施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最低时限办结承诺制,全面推行“3天上报、5天办结”,改革后平均审批时限从17.5个工作日缩减到5.3个工作日,审批提速69.7%;实施工程建设领域报批改革,成立重点项目报批服务中心,改革后区重点项目施工前的报批时间平均缩短3个月以上;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73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