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地区:贵州
更新时间:2015-09-11
铜仁学院,中国铜仁高校,铜仁高校,中国铜仁,铜仁
铜仁学院是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创办的明德中学。2010年4月学院获得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
铜仁学院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著名旅游胜地——铜仁市。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20年,美国基督教遵道会在这里创办了明德中学,几经迁并整合,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全日制本科院校,2010年获得贵州省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4年加入了教育部指导的全国应用大学(学院)联盟。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按照“上水平,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文化性、地方性、开放性和教学型、应用型、服务型办学定位,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围绕力争跻身国家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创建武陵大学的奋斗目标,培育“依托武陵、突出应用、服务发展”的办学特色,着力实施内涵提升“十大行动计划”,构建了夯实内部治理能力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两大支撑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显著加强,服务社会能力与日俱增。
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工、文、艺、经、教育等十大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517人,校园占地1000余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800余万元,纸质图书资料74万册。有专兼职教师526名,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333人,高级职称教师302人。
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支持学科2个,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特色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省高校工程中心2个,省高校产学研基地3个,贵州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培育)1个,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建有国家民委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贵州省人文社科基地、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贵州省民汉双语服务基地等。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2项,省级科研课题15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项17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1部。特别是2012年,入围贵州省高校“125”重大科技专项4项,排名贵州省高校第五,贵州省新建本科高校第一;特别是2013年,获国家人文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级教改重大招标课题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排名贵州省新建本科高校前列。2014年,铜仁市食品检测检验中心、教育部、农业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国家民委武陵山片区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项目落户我校。与德江县合作举办特色专业,共建特色学院——乌江农林经济学院,走校地互动、产教融合、合作共育新路,提升了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彰显了服务地方的特色,更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特别注重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组建各类学生社团60个,其中省级优秀社团7个,形成了校园文化月活动、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一系一品牌、廉政文化进校园等文化特色。涌现出荣获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和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的学生张蕾、荣获国家红十字会“爱心大使”和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称号的教师李怡净等一大批优秀师生。2012年,学校荣获贵州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发展思路,与美国南方大学密西西比学院、杰克逊州立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泰国斯巴顿大学,台湾玄奘大学、建国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30余所国内重点高校实施多元化合作交流。2013年,我校招收45名东盟留学生,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尝试。2014年选派了60名学生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学习;与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东太集团等40余家企业和各市县政府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师生多次承担地方各类大型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主创、演艺等任务,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九年的本科建设,学校进一步坚定了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中心不断凸显,办学活力得以增强,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广大师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并朝着新的发展目标——全省及武陵山区特色鲜明、开放创新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