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地区:其他
更新时间:2016-01-23
永兴县政府门户网
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位于东经112°43′~113°35′,北纬25°54′~26°29′,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辖14镇7乡,总人口67万人,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
永兴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北陲,位于东经112°43′~113°35′,北纬25°54′~26°29′,东邻资兴,南连苏仙,西靠桂阳,北接安(安仁)耒(耒阳),辖14镇7乡,总人口67万人,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县,系黄克诚大将的故乡。地域狭长貌似蚕形,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56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979.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0.93%,东部多山,西部以丘陵为主,中部丘岗平原间布,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G107、S212纵横境内,耒水上游的便江四季通航。
永兴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侍郎坦摩崖石刻群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板梁古村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黄克诚故居、黄氏宗祠、观音岩寺、何昆故居、湘南起义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湘南起义板梁暴动旧址、第九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金鹅寨、桃李寨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馆藏文物451多件,其中国家1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1件,三级文物138件。2008年至2012年历时五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录文物点114处,其中新发现74处。县图书馆共有馆藏图书59000多册,报刊220多种,各类期刊260多种,建立了“全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永兴分中心”,每年对县直有关单位及乡镇图书室进行业务辅导10次以上,每年接待读者2万人次以上。截止2012年全县共有农家书屋354家,解决了农民群众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历史悠久的民间特色文化近年重现生机和活力。现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个,其中省级名录“衡州永兴花鼓戏”、“汉《三侯》祠九九重阳庙会”、“大布江拼布绣”。 近几年,演艺中心积极参加全国、省、市文化的艺术活动。2009年编排剧目《公仆本色》分别获省、市纪委汇演三等奖和一等奖;2010年编排剧目《柳莺晒鞋》获市第五届艺术节金奖,编排优秀剧目《寻鸡》参加全省县级剧团展演获演出、剧目、表演三项大奖。2012年《算不清的账》进京展演,在北京新闻发布会上颁奖,荣获大奖(最高奖)、创作金奖、优秀组织奖、导演和作曲及演员银奖。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72所(小学129所,教学点43所),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职业中专、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各1所。有在校学生73017人,在编教职工4755人。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012年、2013年县财政预算内安排教育经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9.31%、20%。另外,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60%用于教育,新增转移支付的25%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教师工资(含绩效工资)、“三险一金”等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现全县初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700和500元,并实现了村级小学公用经费直接拨付到校。近2年,全县共投入资金逾4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其中,2012年完成投资上亿元,实施教育项目130个,采购教学仪器设备1700万元,项目建设获全市先进,民生100工程评分排全市第一。2008年启动了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到2012年,共投入资金7270万元,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47所。2013年,启动了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合格学校创建工作,计划投入3137万元,创建合格学校22所。到2020年,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将全部建成合格学校。连续5年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扩建校舍92286平方米,总投资达9857.7万元,实现了全县校舍无危房目标。今年投入1620万元,实施项目36个,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12820平方米。2011年全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村小建设,完成了悦来镇6所村小修缮,2012年基本完成21所。投入2000万元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融资投入2200万元用于添置教学仪器设备。新配备了一批符合国家配备标准的学生课桌椅。投入60万元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供应的问题。全县各校校舍走廊栏杆高度统一加高至1.2米。通过财政预算、融资平台融资投入60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图书装备;积极争取到深圳市天图教育基金会捐赠图书7万余册,价值140余万元;进一步加大学校阅览室报刊征订工作力度,2013年在2012年征订23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40余万元,增长74%;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确保学校图书室的开放率和有效性。
改革教育体制,规范教育管理。出台了《永兴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暂行规定》,2012年公开竞聘选拔了9名校长、7名正股级后备干部,确立了公开选任校长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城区教师“凡进必考”制度,2012年公开招聘50名教师进城任教。近几年已招聘紧缺专业教师32名、特岗教师233人。今年计划招聘紧缺专业教师30名(含幼儿教师4名、职业教师7名、特教教师2名、高中教师17名)、特岗教师150名、研究生6名。招聘的特岗教师原则上全部补充到农村缺编学校,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实施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计划,已培养免费师范生272名(其中幼儿教师60名),进一步储备师资力量。二是优化教师年龄结构。继续实行男57岁、女52岁教师提前离岗政策;继续加大边远山区教师津贴发放力度,把原来的每人每月60元、100元提高到60元、100元、200元、300元,让年轻教师“进得来,留得住”。严格按照编制和学科结构进行教师分流,2012年把超编学校的158名教师分流到缺编学校,从全县教师中调配了5名专业教师到县职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转岗等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目前,全县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56%;小学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100%,大专学历达56%、本科学历达27%;研究生学历教师已有14名。出台了《永兴县教育系统工作人员作风问责暂行办法》和《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家养行为的规定(试行)》,从严治理教师擅自脱岗、教育乱收费、违规补课、有偿家教家养、兜售教辅资料等作风不正、师德不端现象,2012年辞退103名长期不在岗教师及4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教师。2012年新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对两所村小实行就近管理。强化了督学责任区制度,补充了4名兼职督学,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监管。
保障教育和谐,增强安全意识。2012年,全县出台了《永兴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规程》、《永兴县中小学校(幼儿园)专职保安管理办法》,各项安全制度进一步健全,开展了永兴县校园安全事故预防及学校安全管理法律事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全县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县直学校、城区学校、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和部分乡镇中学、中心小学聘请了专职保安,县公安局为城区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巡逻队;所有城区学校和部分乡镇学校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在全县掀起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全县已有永兴一中、实验中学、先锋小学、朝阳实验小学、童星学校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课改样板校,永兴一中被评为省级课改试点单位。抓好学校德育和体艺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大力推行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铺开“大课间”活动,积极推动“体育、艺术2+1项目”的开展,让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体育、艺术各两项基本技能和一项个人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012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87人,较上年增加14人;中考7A考生达282人,较上年净增125人,增长80%;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在全市的排名由前几年的全市倒数跃升至中游水平;师生参加市级以上竞赛、评比活动,1100余人次获奖。
统筹各类教育,提高发展水平。2012年县电大工作站招生278人,名列全市第二,被评为全市年度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特殊教育继2011年投资360万元,新建了学校综合楼后,2012年又完成投资逾90万元,为学校配齐了相关康复设备。县教师进修学校成功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县幼儿园顺利通过市示范性幼儿园考核评估,春苗幼儿园被评为省民办骨干幼儿园。永兴一中、永兴二中被评为省安全文明校园。加快全县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2012年全县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48所。柏林镇中心幼儿园和洋塘乡中心幼儿园被纳为2012年湖南省农村公办幼儿园实事项目园和市“民生100工程”项目,顺利通过了市验收。2013年将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每个乡镇都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
2013年,全县“三量”(经济总量、人均均量、运行质量)同步提升。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52.2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63.67亿元,增长12.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2556.6元,比上年增加4906元。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7:64.3:26转变为9.2:64:26.8,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68.7%和29.0%。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差距达到9719.04元,比上年缩小384元,城乡收入比为1.83:1。
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2.8%,其中农业增加值12.89亿元,增长2.0%;林业1.18亿元,增长10.7%;牧业5.95亿元,增长2.4%;渔业1.52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0.23亿元,增长11.0%。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5.43千公顷,增长1.0%;油料种植面积12.32千公顷,增长10.0%;蔬菜种植面积11.35千公顷,增长6.8%;烤烟种植面积1.85千公顷,增长4.52%。全年粮食总产量22.91万吨,下降2.4%;油料产量1.92万吨,增长1.1%;蔬菜产量26.93万吨,增长18.9%;烤烟产量0.56万吨,增长18.9%。全年出栏生猪66.85万头,增长0.5%;出栏牛2.42万头,增长12.6%;出栏羊4.21万头,增长5.0%;出笼家禽660.1万羽,下降0.6%;水产品产量2.25万吨,增长3.2%。受干旱影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67万公顷,成灾面积1.45万公顷,绝收面积0.3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