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网
更新时间:2019-09-25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财经大学图书馆,图书馆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是有着60多年的文献收藏历史和经验的图书馆,目前图书馆已全面实行大开放的“藏、借、还、阅、询、查”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可追溯到1956年成立的原南京粮食学校图书馆,有着60多年的文献收藏历史和经验。1981年更名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图书馆,1993年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图书馆。2000年三校合并,组建成新南京经济学院图书馆,2003年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以仙林新馆建设为契机,紧跟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强基础业务和现代化建设,优化内部流程和管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不断探索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图书馆最大限度满足师生读者需求的服务模式。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把图书馆建设成一个特色鲜明、网络化、高开放度的经济管理类“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文献传递中心”、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的“知识管理中心”和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目前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7300平方米,其中仙林总馆36500平方米,福建路馆5100平方米,桥头馆5700平方米。阅览座位5208个(其中电子阅览座位958个)。网络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有线信息点2088个,无线信息全馆覆盖,存储容量45TB。图书馆功能齐全、馆藏资源特色鲜明、布局科学合理、技术设施先进高效、阅读环境优雅舒适。图书馆已全面实行大开放的“藏、借、还、阅、询、查”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图书馆藏书体系覆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学科门类,纸本文献总量196.81万册。收藏有《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宛委别藏》、《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等大型丛书,《申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大公报》及解放前《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影印本等特种文献。每年采购中外文新书约2.3万种,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约1500种、各种报纸百余种。
近几年,图书馆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以用户需求导向,密切配合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遵循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精心选择,合理配置中外文数据库的比例,合理配置经济管理类、支撑学科类、教学类、电子期刊类、事实统计类、学生考试类、就业创业类、综合素养类、电子图书、工具书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比例,构建结构合理的电子资源体系。图书馆引进中文数据库29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人社版)、国研网数据库、EPS数据库、万得(Wind)、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CSMAR(国泰安)、贝特云/Inews研报数据库、皮书数据库、中经网数据库、布瑞克农产品数据库、创业数字图书馆、就业数字图书馆、森图创课、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KOCD)、高教网考研互动精品课程数据库、汇思智能学习平台、百度文库、网上报告厅北大法意网在线数据库、北大法宝读秀知识库、方正Apabi中华数字书苑、移动图书馆、百链、全球案例发现系统、NoteExpress参考文献管理与检索系统。引进外文数据库17个:ScienceDirect(Elsevier)、Wiley、ProQuestABI/INFORM、Taylor&Francis、SLCC(Springer)、EBSCO-HOST、Jstor、Emerald、ACSJournals、CEIC、全球新兴市场商业资讯数据库(EMIS)、UnComtrade、IBFDOnlineJournalsDatabase、OECD、SSCI、Lexis.com、PQDT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图书馆自行建设了本科教学参考数据库、信息文萃、粮情天地三个数据库。目前,图书馆购买电子图书大约350万册。
图书馆下设采编部、数字资源建设部、信息咨询部、技术部、仙林读者服务部、福建路读者服务部、桥头读者服务部、办公室等8个部门,在岗职工95名。全体馆员始终贯彻“读者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获得多项省市级荣誉。2001年被授予省“五一文明示范岗”,2004年被授予省“巾帼示范岗”,2010年被授予“南京市巾帼文明岗”,2011年被授予“江苏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2012年被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多年来,为充分满足师生的文献信息需求,图书馆每周提供98小时的各类文献开架借阅,部分阅览区每周开放112小时,网络电子资源每周7×24小时全面开放。
除提供馆藏实体和电子资源的服务外,还与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建立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关系。与此同时,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信息检索培训、读书月和“兰台新韵文化节”等活动,把各项服务推向深入。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学科馆员负责图书采选并嵌入用户教学和科研过程,为重点科研课题提供定题服务等活动,架起了与院系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正如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所言,“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举全馆之力,集全员之智,不断适应读者需求变化。健全管理机制、优化信息资源、创新知识服务,全面推进图书馆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