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合肥学院
更新时间:2018-06-02
合肥学院,合肥高校,合肥学校
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合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理学、教育学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980年,由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办合肥联合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创办之初,实行了“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后勤社会化”的办学模式,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探索作用,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
2002年,合肥联合大学、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03年,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积极探索合作育人、开放育人,开展了一些列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在校生16000多人,在职教职工942人,其中专任教师 788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295人,78%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学院有3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名“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入选合肥市“百人计划”、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配套引智工程”项目,另有国内外兼任教师190多人。
学院是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之一、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中德合作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主任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学院设有17个教学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52个,其中国家级专业13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专业3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校外实践基地2个。
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先后与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有合肥学院水环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专家工作站、合芜蚌自主创新平台——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建筑节能技术平台等研究机构。2012年,德国物流协会在我院设立了合肥分会。建有“深装合大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安徽合大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合肥学院—新方舟创意工场”等一批校企共建的“嵌入式”实验室。近年来,学院先后主办或共同承办五届“环境技术及知识转化国际会议”、“中德韩三国四校国际青少年教育研讨会”、“旅游教育与旅游管理亚太国际论坛”、六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等多个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把合肥学院确定为中德省州文化交流合作共建项目。多年来,合肥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院同德国、韩国、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派往德国、韩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留学生2000多人,1000多名德国、韩国等高校学生来校学习。中国安徽-德国中心、中国合肥-韩国中心设在我院。学院常年在校的外籍教师近20人(其中3人获中国“国家友谊奖”,10人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学院现有13个对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经教育部审批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第一个对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院实际的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得到中央、省部领导、主管部门及中央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2014年4月16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为题专门报道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学院的《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学院的《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合肥学院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2010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1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78项,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45项。2005年以来,获得国内外体育比赛金牌35枚、银牌23枚、铜牌33枚。2013年,合肥学院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分别高出全省二本录取分数线35分、39分。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其中60%以上毕业生在合肥工作,70%以上毕业生在安徽工作。
面向未来,合肥学院将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办好有特色、高水平、人民满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